,

線上擲筊計算機

擲筊模擬器

點擊擲筊開始
聖筊:0 次 (0%)
笑筊:0 次 (0%)
陰筊:0 次 (0%)
總次數:0

擲筊(又稱擲筶、擲杯)是台灣與東亞民間信仰常見的占卜方式,常在拜拜時用來請示神明,使用兩塊「聖筊」(形狀像月牙的木片或竹片),一次丟出兩片,根據落地的狀況解讀神明的回答。

擲筊的結果一般有三種:


1. 聖筊(1正1反):表示神明同意、肯定

  • 機率:50%

2. 笑筊(2面皆正):表示神明在笑或不置可否、不回應

  • 機率:25%

3. 陰筊(2面皆反):表示否定、不同意

  • 機率:25%

為什麼是這樣的機率?

假設兩個筊是公平的硬幣型物品,且各自正面與反面機率相等(50%),
那麼各種組合的機率如下:

第一片第二片結果機率
笑筊25% (0.5 × 0.5)
聖筊25%
聖筊25%
陰筊25%

因此:

  • 聖筊機率 = 正+反 或 反+正 = 25% + 25% = 50%
  • 笑筊 = 正+正 = 25%
  • 陰筊 = 反+反 = 25%

擲筊在機率上是一個有趣的現象,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它的機率:

擲筊的三種基本結果

擲筊時,筊杯會呈現以下三種結果:

  • 聖筊 (允杯/聖杯):一正一反(一個平面朝上,一個凸面朝上)。通常代表神明同意或認可所問之事。
  • 笑筊 (笑杯):兩面都平面朝上。通常代表神明笑而不答,可能問題不夠清楚、時機不對,或神明有其他看法。此時通常需要重新提問或擲筊。
  • 陰筊 (無杯/哭筊):兩面都凸面朝上。通常代表神明不答應,或事情不可行。

單次擲筊的機率

如果我們假設每個筊杯掉落時,平面朝上和凸面朝上的機率都是 1/2 (像擲硬幣一樣),那麼擲筊的四種組合及機率如下:

  • 聖筊 (平面/凸面 或 凸面/平面): [math](1/2 \times 1/2) + (1/2 \times 1/2) = 1/4 + 1/4 = 1/2 [/math]
  • 笑筊 (平面/平面): [math]1/2 \times 1/2 = 1/4 [/math]
  • 陰筊 (凸面/凸面): [math]1/2 \times 1/2 = 1/4 [/math]

因此,單次擲出聖筊的理論機率是 1/2

考慮「笑筊」重擲時的機率

在實際擲筊的儀式中,如果擲出笑筊,通常會被視為無效,需要重新擲筊,直到出現聖筊或陰筊為止。如果我們將笑筊排除在最終結果之外,只考慮聖筊和陰筊:

  • 在排除笑筊的情況下,總共有兩種有效結果(聖筊或陰筊)。
  • 聖筊在所有可能結果中佔 [math]1/2 [/math],陰筊佔 [math]1/4 [/math]。
  • 因此,當笑筊不計時,最終得到聖筊的機率會變成 [math](1/2) / (1/2 + 1/4) = (1/2) / (3/4) = 2/3 [/math]

這表示在廟宇的實際問事中,最終得到聖筊的機率比單純的 1/2 更高,達到 2/3。

連續擲出聖筊的機率

如果需要連續擲出多個聖筊來確認神意(例如連三聖筊),每次擲筊都是獨立事件,所以機率會相乘:

  • 連續擲出 2 個聖筊的機率: [math]1/2 \times 1/2 = 1/4 [/math]
  • 連續擲出 3 個聖筊的機率: [math]1/2 \times 1/2 \times 1/2 = 1/8 [/math]
  • 連續擲出 [math]n [/math]個聖筊的機率: [math](1/2)^n[/math]

由此可見,連續擲出聖筊的次數越多,機率就越低。

影響擲筊機率的實際因素

雖然理論機率基於理想狀況,但實際擲筊時,有些因素可能會輕微影響結果:

  • 筊杯的材質與形狀:不同的筊杯材質、重量、重心分佈,以及其弧度與平面設計,都可能影響其落地時平面和凸面朝上的真實機率。有些研究顯示,筊杯的正反面機率可能不完全是 50%。
  • 擲筊的方式與力道:擲筊者的手法、高度、力道,以及筊杯落地的表面狀況(例如地面是平整還是不平),都可能引入物理上的隨機性,使其結果並非完全可預測。

總體而言,從純粹機率的角度來看,擲筊是一種隨機事件,但其在民間信仰中的意義,更超越了數學機率本身。它作為人與神明溝通的媒介,信眾更看重的是其所傳達的神意與指引。

備註

實際擲筊的結果也可能因材質、重量、角度、習慣、神明「個性」等因素有所偏差。但在理論上,以隨機模型來看就是如上所述的分布。

Tags: